133 6048 0169
您的当前位置:
浅谈灯具的防眩光设计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4-21 | 108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章讨论了室内照明中防眩光设计的重要性,介绍了UGR作为评价眩光的标准,并详细阐述了明悦光学的多种防眩光...

  为了得到舒适,高质量的照明环境,通过改进灯具来抑制眩光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出口欧盟的室内灯具都有防眩光的标准,即 UGR<19. 甚至更低。其实早在 1995 年,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已经提出了灯具防眩光的概念,并把 UGR(Unified Glare Rating)作为评价室内照明环境不舒适眩光的指标。随着 LED芯片技术的发展,LED 灯具越来越亮,不舒适眩光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 2014 年,欧盟将 UGR 限值做为灯具的一个强制标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参考。



  下列表格中列举了 CIE 规定的几类场所的 UGR 限值:

用途
UGR限值
工厂,发电站,监控室16
办公场所,设计制图室16
机场,控制塔16
日常办公场所19
会议室19
学校,教室19
医院,病房19
便利店,销售区域22
餐厅,宾馆,用餐区,宴会厅22


    通常所说的&ldquo;UGR<19&rdquo;,只是满足了例如学校,办公场所的最基本眩光要求。其实在实际使用时,客户还是会倾向于 UGR 更小的灯具。如果看了下面 UGR 值与不舒适眩光程度的对应关系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UGR=19,其实是代表不舒服。工作和学习场所的UGR 值越小越好。


UGR值不舒适眩光程度
28严重刺眼
25刺眼
22略感晃眼
19不舒服
16略感不舒服
13有轻微感觉


  很多人都对UGR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它同功率,光效一样,是灯具本身的参数。其实,UGR的含义是照明环境对于人眼的不舒适度,它是一个通过与产生眩光有关的各种参数计算得到的表征整个照明空间的不舒适眩光程度的值。简单来讲,UGR值不仅与灯具有关,它与房间大小,房间的反射率,以及观察者的观察方向都有关系。


  如果初次看到UGR的计算结果表格(如下图),大家都会疑惑,究竟哪个值才代表UGR。实际上,表格中的每一个值,都是灯具在相应的房间环境中通过UGR计算模型得到的值。

  表格的最左侧一栏,表明了房间的长(x)和宽(y),它们都以房间的高度(H)为单位。

  在表格的顶部一栏,表明了房间的反射率,比如第一列数据中屋顶(celling)的反射率70%,墙壁(walls)的反射率50%,地面(working plane)的反射率20%。

  表格中的数据被平分成左右两栏,左边数据(Viewed Crosswise)代表观察方向与灯具轴向垂直,右边数据(Viewed Endwise)代表观察方向与灯具平行。



  灯具的UGR并不是单一值,它和灯具的使用环境有关。以目前LED出口灯具最常见的600 x 600mm面板灯为例,它的使用场所一般为办公场所和学校,房间大小通常最大为4H8H,房间的反射率通常为第一列,即屋顶70%,墙壁50%和地面20%。所以对于这样的大尺寸面板灯, UGR的适用值一般为4H8H的第一列。


  大家也会注意到,房间的反射率越低,UGR值越高。这也很好理解,房间反射率越低,灯具光与房间背景光的反差越大,引起的眩光不舒适度也会提高。但这些低反射率的房间环境不适合安装面板灯。比如UGR表格最后一列,屋顶和墙壁的反射率只有30%,一般为酒吧或娱乐场所,通常会使用射灯或筒灯。


  有些客户会要求整表UGR<19.这说明客户不确定灯具的最终使用环境,那么就要灯具满足在任何环境的UGR限值。这也是非常严苛的要求。


  有些UGR表格采用了旧的计算方式,所以需要在表格中的所有UGR数据上手工加上修正值。如上表所示:”4049 lm total lamp luminous flus correct (8log(f/f0) = 4.9)“, 表示需要加修正值4.9.如果表中下方的注释写有“CIE Pub. 117 Corrected”,则表示数据是已经修正过的,不需再手工加修正值。


  还是以面板灯为例,很多结构工程师都有这样的体会,UGR值(4H8H第一列,以下阐述的UGR值都为这个位置为例)如果原来就很高的话,比如24以上,通过改变灯具的设计,UGR值可以很容易降低。但是在19附近或以下,UGR值则非常难进一步降低。其实,UGR值计算模型是一个对数函数,它和灯具的眩光量成对数反比关系。比如,如果UGR值降低1.则表明灯具的整体眩光量减弱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注意,所谓眩光,即灯具中所有大于65度的高角度光。


  在LED普及之前,传统的办公室防眩光灯具是格栅灯,它将荧光灯管隐藏到金属反射罩内部,遮蔽角达到30度以上,外侧采用铝制格栅进一步遮蔽轴向眩光。这种灯具可以很容易做到UGR<13.但对于LED面板灯,包括侧发光和直下式,其灯具结构本事是不适合做防眩光处理的,因为发光面为最外侧平面,高角度眩光很难被抑制,只能通过防眩光板或膜将高角度的光收束到中间工作面。


  目前业内常见的面板灯防眩光产品主要有大陆和台湾生产的挤出成型棱晶板,德国BWF和Yungbecker的热压成型棱晶板,明悦光学的微结构防眩光膜以及贴合板。其中挤出成型棱晶板和热压成型棱晶板的结构都为1~4mm直径的金字塔形,六边锥形或圆锥形,通过这种结构将高角度光偏折到中间。


  挤出成型棱晶板是由带有负棱晶结构的钢棍模具在透明塑料板挤出生产时,直接在表面压出棱晶形状。这种生产方式效率高,成本很低。但由于塑料热膨胀和吸水的影响,在高温成型时其结构的精度和一致性很难保证。另外钢棍模具在高温下连续棍压容易磨损,需要定期修复模具。由于钢棍模具工作温度的限制,这种棱晶板的基材通常为成型温度略低的PS和PMMA,而对于成型温度高的PC就有很大困难。虽然部分公司声称做成了PC棱晶板的产品,但良率和品质较低,并且透明PC在成型时的结晶问题无法很好解决。


  热压成型的棱晶板主要以德国BWF和Yungbecker的产品为代表。在热压生产前做出大尺寸的带有负棱晶结构的平面钢模(比如600mm x 1200mm),然后将透明PMMA板材加热,由平面钢模热压成型。这种工艺相对于上述的挤出成型棱晶板有以下优点:


  1.热压成型棱晶板的光效较高。它的板材采用光学级透明PMMA板材,所以透过率更好。而挤出成型棱晶板内易产生杂质,光效较低。

  2. 热压成型棱晶板的结构精度更高。因为热压成型的温度相对于挤出成型的温度较低,另外热压时间较长,在热压时会有几个时间区间分别控制温度和压力,以达到最大的结构精度。相比而言,挤出成型棱晶板的对某一位置的棱晶棍压成型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很难保证精度。


  当然,热压成型棱晶板最大的缺点就是成本高。首先,大尺寸高精度钢模的开模成本高,另外大尺寸热压成型设备的投资成本也高,单片棱晶板的热压生产时间也较长。


  明悦光学的微结构防眩光膜完全不同于以上两种技术,它是通过UV转印的工艺将模具上的微结构“复印”在光学级透明PET膜上,这种微结构的材料为光学级透明UV胶,微结构的尺寸为20~50um。UV转印为低温工艺,不会对模具产生磨损,微结构的精度和保真度极高。另外UV转印为连续生产,效率很高。明悦光学防眩光膜常用PET基材的厚度有两种:7mil (0.175mm)和3mil (0.075mm),加上微结构的总厚度有0.21mm和0.1mm。


  明悦光学的7mil PET基材防眩光膜可以直接应用于面板灯,通常采用透明板固定。另外一种较薄的3mil PET基材的防眩光膜主要用于贴合,即通过UV胶贴合工艺与透明的PS,PMMA或PC基板贴合,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应用范围。比如,7mil PET防眩光膜本身的阻燃等级为V-TM2(TM为Thin Film,代表薄膜的阻燃等级,相当于V2),如果客户有V0级别的阻燃等级要求,就可以与V0级别的PC板贴合。如果有更高的阻燃或灼热丝温度要求,甚至可以和玻璃贴合。另外贴合板的厚度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以下表格是3种防眩光产品的横向对比:



挤出成型棱晶板

热压成型棱晶板

明悦光学微结构防眩光膜

结构精度

防眩光效果

较差

光效

较高

生产成本

较低

基材种类

PS,PMMA

PMMA

PET,贴合板(PS,PMMA,PC)


  明悦光学目前已开发的防眩光膜有4种图案,分别为磨砂面(X-G90和X-G85),超小六边形(X-GHS),小六边形(X-GHM),以及大六边形(X-GHX)。如下图所示。



  防眩光膜的微结构本身是由透明材料制成,图案是由于微结构的朝向不同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当把防眩光膜平放在面光源上,然后从大角度观察(比如大于65度),这时图案较为明显。有眩光膜放置的区域会明显变暗,说明眩光被有效抑制。下图是磨砂面(X-G90)和小六边形(X-GHM)防眩光膜在面板灯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的视觉效果。与棱晶板不同,微结构防眩光膜在灯具点亮时看起来较为柔和,因为微结构人眼是不可见的,而棱晶板的大颗粒结构在灯具点亮时会比较刺眼。



  明悦光学防眩光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薄膜表面的微结构将高角度的光抑制,并集中到中心。下图为面板灯加防眩光膜前后的光分布对比。面板灯本身的光分布为朗伯分布,如蓝线所示。如果加上明悦光学防眩光膜,则光分布如红线所示。这时眩光(>65度的高角度光)被抑制,中心有效光被增强。



  明悦光学防眩光膜的防眩光效果可以用65度光强 / 0度光强来定量描述,这个比值越小说明眩光抑制效果越好。下面表格列举了明悦光学的5种防眩光膜的光学参数,可以看出,六边形图案越大,防眩光效果越好。但总体而言,明悦光学的5种防眩光膜的光学特性差异不大,对于图案的选择主要以客户对于灯具外观的偏好为主。



  对于侧发光的面板灯,明悦光学防眩光贴合板的安装方式有以下2种,如下图所示。注意,无论采用哪种安装方式,防眩光膜或贴合板的微结构面都要朝外,否则就没有防眩光效果。



  第1种安装方式最为常见,既导光板 + PET扩散膜或扩散板 + 明悦防眩光贴合板。防眩光贴合板本身有一定的挺度,可以放在最外侧。贴合板的基材通常MS,PMMA或PC。

  第2种安装方式为导光板 + 明悦X-G85防眩光贴合板。由于节省了中间的扩散板,所以对于防眩光板的遮蔽性有一定要求,通常采用明悦光学的X-G85贴合板。


  对于直下式面板灯,明悦光学防眩光膜或贴合板的安装方式有以下3种:



  以上3种安装方式都需要扩散板,因为直下式面板灯的LED亮点仅靠防眩光膜是隐藏不了的,一定要通过扩散板隐藏灯珠。


  对于灯具的设计工程师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用了防眩光膜之后,灯具的UGR测试结果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一般情况下,4000lm光通量的600 x 600mm侧发光面板灯,采用明悦光学的X-GHM或X-GHX防眩光膜在第1种安装方式下,可以做到UGR整表<19.其中4H8H的第一列可以做到UGR<17.这时面板灯的光效可以做到100lm/W以上。如果降功率使用LED芯片,其整灯光效最高可以做到140lm/W。


  对于同样尺寸更高光通量的面板灯,比如4600lm,如果要做到整表UGR<19.可以将普通的PET扩散膜或PS扩散板替换为明悦光学的微结构扩散膜K-E80.然后再加防眩光膜。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成本。


  K-E80是一款高光效,高亮点隐藏的微结构扩散膜,主要用于直下式灯具。它有一个特点,在微结构面朝外使用时可以收束出光角,比如120度的朗伯光源如果经过K-E80可以被收束为82度。这样配合防眩光膜使用进一步降低UGR值。下面图示的光分布曲线显示了面板灯中K-E80+防眩光膜对于中心光的增益和眩光的抑制效果。一般来说,采用同样的明悦光学防眩光膜,如果用K-E80替换普通扩散板,UGR可以进一步降低1。



  小面积的筒灯或条形灯的眩光控制更加困难,因为UGR和灯具的发光面积成反比。对于直下式筒灯,常用的做法是将发光面隐藏在灯具内部,筒灯内侧采用镜面反射腔以增加遮蔽角,并减少眩光。对于侧发光的超薄筒灯,由于发光面几乎位于最外侧平面,只能靠防眩光膜收束角度。如果一层防眩光膜达不到UGR限值,甚至需要两层膜。


  以下是明悦光学防眩光产品在灯具行业的部分应用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1. Philips Lighting的Slim Surface LED系列。Slim Surface为直径为5英寸的侧发光超薄筒灯,或是小尺寸方形面板灯,主要用于家居照明。它的结构为导光板 + K-E40微结构扩散膜 + X-GHM防眩光膜。因为灯具面积比较小,所以防眩光最外侧没有透明板做支撑。这款超薄筒灯将外壳边缘向下延伸,达到了很好的防眩光效果,实测UGR<16 (4H8H)。


  2. 英国Luxonic公司的MICROLUX系列面板灯。这款灯具采用了明悦光学的蝙蝠翼扩散膜,外侧为防眩光贴合板(1.5mmPMMA基材)。它的光分布曲线在一个方向几乎为平场照明,同时又实现了防眩光,非常适合高端办公场所照明。MICROLUX系列所用的防眩光膜为明悦光学定制的图案,中间区域为X-GHM小六边形,边缘区域为X-G90磨砂面。



  3. Peerless Lighting公司的Vellum Quad Pendant系列面板灯。这款灯具为侧发光面板灯,上下出光。在下侧出光采用了明悦光学的0.5mmPC基材X-G90防眩光板,以达到眩光抑制。


 


  4. Focal Point Lighting公司的Zephyr系列面板灯。这款灯具采用了明悦光学的K-E80微结构扩散膜和X-GHM防眩光贴合板,在做到高光效的同时,将UGR控制的很低。



  如需了解更多明悦光学产品信息,请访问明悦光学网站:www.mingyue-opt.com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聂军南 – 销售 (华南)
手机:18028281760

邮箱:sales6@mingyue-opt.com


蔡进兴 – 销售(华东)
手机:18926869037

邮箱:eric@mingyue-opt.com


王钧 – 销售经理
手机:13823685542

邮箱:mark.wang@mingyue-opt.com


投诉或建议电话

18938181002

联系我们

contant us